
1.“十三五”时期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,不仅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、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,也树起了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的实干风范,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。
2.历史耐心是一种时间观、事业观:从时间观上说,是用实功实效对历史负责,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;从现实实践看,要笃实干事、久久为功,不急躁冒进,不急于求成。
3.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、不急不躁,只争朝夕地干而又不只看朝夕成败,淡定从容又持续不断地有所作为。保持历史耐心,就要鼓实劲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。
4.那些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奋斗实践,从建设三峡工程、南水北调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,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决战脱贫攻坚,都是发扬钉钉子精神、保持历史耐心持续推进的结果。
5.保持历史耐心,并非一味等待、无所作为,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、乘势而上。
6.保持历史耐心,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,要有锲而不舍、积小胜为大胜的意志品质。
7.保持历史耐心得有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襟和境界,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、发展观;得有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定力和韧劲,踩着自己既定的步伐,百折不挠去奋斗;得有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的眼光和坚毅,善于登高望远,勇于爬坡过坎。